北京京瓦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加速成果轉化 農業中關村核心引擎初步建成
近日,“匯聚平谷 共話農業 發出京瓦聲音”媒體見面會在北京京瓦農業科技創新中心(以下簡稱“京瓦中心”)召開。京瓦中心主任、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勝利在見面會上表示,京瓦中心已建成總部和奶業、果業、溫室園藝三個分中心功能實驗室,以及果業、溫室園藝示范園;奶業示范園也將于今年5月份竣工投產。吸引了中國農業大學多個專家團隊、蘇陀科技等公司研發團隊入駐。今年將重點建設3個分中心中試車間,完善中心創新基礎條件,全力打造農業中關村核心引擎。
京瓦中心位于北京市平谷區峪口鎮,2021年,在北京市政府推動下,由中國農業大學、北京農林科學院、首農、新希望和京東等世界一流科研院校及國內外知名龍頭企業共同發起成立,著力構建全球開放共享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創新企業孵化和國際交往平臺。
“京瓦中心定位于集‘戰略咨詢、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展示示范、國際交往’等功能于一體的農業科技創新機構。”李勝利介紹,借鑒荷蘭“金三角”合作模式,以強大產業服務、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能力服務于產業,從而吸引大批行業企業和機構入駐平谷,幫助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科研機構研究成果落地轉化。在京瓦科技示范園中,奶業示范園主要開展奶牛精準飼喂、碳減排、牧場管理數智化等的技術研究和示范;溫室園藝示范園創新溫室設施結構類型和栽培技術體系;果業示范園通過引進、培育先進水果品種,選育國內外高價值品種,開展跨國育種技合作。
京瓦中心被定義為“農業中關村”建設的引擎,肩負向全國輸送農業科技成果、引領中國農業走向現代化的重任。平谷的農業中關村產業聯盟是由中國農業大學、京瓦中心等科研機構,大北農、沃德股份、正大畜牧投資等農業科技企業以及啟迪控股、農科創投、國科農研等服務機構共同發起的。中央部委、北京市高度重視農業中關村建設。
“農業中關村聯盟主要有三個重要使命:一是圍繞現代種業、數字農業、食品營養等領域建設“高精尖”平臺,二是致力于“卡脖子”環節的技術攻關,三是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農業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朱亞靜說,實現這些需要建立好政府、產業和科研部門的“金三角”合作模式,建立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開放式合作機制。通過在行業峰會召開、產業研究、技術標準制定、創新創業大賽組織、智庫咨詢、人才培養等方面全面發力,匯聚人才,建設國內領先的產業服務平臺。
“打通科學技術到產業最后一公里,實現科技引領產業發展的最終目標。”李勝利說,京瓦中心已建成面積6700余平方米的總部大樓和科研中心,配備了可供農業和食品相關科技研究的實驗設備總計200多套。京瓦科技示范園隸屬于京瓦中心,位于峪口鎮西樊各莊,占地484畝,是集奶牛養殖、溫室園藝、果樹栽培于一體的低碳循環種養結合的科研示范基地。
“荷蘭瓦赫寧根大學作為京瓦中心發起單位之一,而‘金三角’的創新機制建設正是基于荷蘭的成功經驗提出的。”瓦赫寧根大學駐中國辦公室主任丁生林說,政府、科研院校和企業共同協作的“金三角”創新機制,幫助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科研機構研究成果落地轉化。打通科學到產業最后一公里,實現科技引領產業發展的最終目標。
據了解,北京將把農業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農業中關村建設為抓手,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強市建設,力爭到2026年,在農業科技創新資源集聚、科技創新產出、科技服務能力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將農業中關村打造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板塊、具有全國引領作用和全球影響力的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同時,北京將持續推進京瓦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深入落實建設方案,聚焦重點方向,加大創新項目支持,開展辣椒智能化分子育種、良種奶牛體內胚胎高效生產等關鍵核心攻關,持續深化“金三角”合作,開展奶牛育種芯片、白羽肉雞基因組精準育種等卡脖子技術攻關,著力將京瓦中心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新型研發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