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鄉村振興 全國“科技小院”發源地揭牌
春雨貴如油。河北省邯鄲市正下著小雨。近日,曲周縣舉行全國科技小院發源地揭牌儀式,在白寨科技小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福鎖和代縣長李冬晨為全國科技小院發源地揭牌,鞏固政府、社會企業和科研院所協同合作模式,加強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建設。
科技小院發源地——曲周·白寨醒目的標志
中國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單際國指出,科技小院的作用是持續鞏固政府、社會、企業、科研院所協同合作的“政產學研用”一體化模式,進一步加強組織協調和要件建設,推動科學研究、人才培養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與農業農村發展緊密結合。
“從這里開始,許許多多的農業專家和農科學子,走出實驗室、走出校園,把論文寫在鄉間地頭。”白寨科技小院是全國第一個科技小院,于2009年6月誕生,張福鎖團隊給當時的科技小院下的定義是:科技人員常駐生產一線,進行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的平臺。
白寨科技小院
經過近十五年的發展,科技小院從這里出發,已經遍布華北,輻射全國,走向非洲。2020年以來,7次寫入中央和國家部委重要文件。2022年教育部、農業農村部、中國科協三部門發布《關于推廣科技小院研究生培養模式 助力鄉村人才振興的通知》,支持全國30個省(區、市)68個培養單位建設780個科技小院。如今,科技小院模式已推廣到全國及老撾和非洲8國。
新的發展要求豐富“科技小院”的內涵,單際國表示,廣大師生要把對祖國血濃于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學業全過程、融匯在事業追求中,在加快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
近幾年,推廣科技小院模式已經成為國家行動,進一步促進鄉村振興,越來越多的農大學生走進田野,創新并推廣農業科技。侯玉林是中國農業大學2022級研究生,經過一學期的在校學習后,他來到曲周縣白寨科技小院,在這里學習和實踐。他說:“來到科技小院進行實踐,在日常生活中幫助農戶解決實際問題,漸漸他們也很信任我,會主動學習新技術、新方法,解決日常生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