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代表學校對來自海內外的63位學者出席中國農業大學第三屆大禹論壇表示熱烈的歡迎!大禹論壇是學校落實“人才強校”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更是一次智慧的碰撞交流,一場學術的饕餮盛宴。論壇將圍繞“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發展目標,聚焦國際學術前沿,面向海內外匯聚一批學術水平扎實、發展潛力巨大的優秀青年人才,通過學術交流和深度研討,增進對中國農業大學發展戰略、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的深入理解。同時我們向全球青年學者拋出橄欖枝,盛情誠邀各位加入中國農業大學大家庭,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現干事創業夢想。下面我與大家分享三個方面的體會。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正確理解和把握這個“大變局”,有助于我們在世界大變局之下抓住中國發展的重要機遇,更好應對中國面臨的風險與挑戰。我認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百年”不僅僅局限于一百年,可能時間更長。自從工業文明以來,18世紀到21世紀初,這300多年來的最大特征是西方資本主義在全球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地位。尤其是一戰結束后的《凡爾賽條約》確立了大國瓜分小國的國際格局,二戰后形成的“雅爾塔體系”確立了美蘇爭霸的國際格局。但是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和近年來新興發展中國家的強勢崛起,世界格局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世界一直處于不斷變化的歷史長河之中。過去100年人類經歷太多的苦難,僅世界大戰就爆發了兩次,還有冷戰、伊斯蘭和基督教之間的文明沖突。我們要更加深刻認識這樣的重大變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國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世界經濟格局的“大變革”。上溯百年歷史,世界經濟重心很長一段時間在北大西洋兩岸,西歐諸國和北美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支柱。從英國開始工業革命到20世紀初,如果按東西方劃分,西方國家工業品占世界的60%。到20世紀90年代,西方國家工業品占到了世界的90%。所以過去100年,甚至過去300年的世界經濟發展格局就是西方國家主導的局面。但是,自從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特別是成功加入WTO以后,中國經濟超越日本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天,按照美元計算,中國的經濟總量是日本的兩倍以上,接近美國的三分之二。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新興國家經濟增長對于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持續增加,尤其是中國貢獻了世界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再加上印度、巴西、俄羅斯與南非等國,新興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份額將超過50%。所以,“世界未有之百年大變局”是全球經濟版圖更加均衡、國際力量對比發生近代以來最具革命性的積極變化。國際權力結構的“大變革”。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中國在國際事務上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世界政治格局發生了微妙變化。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的美國優先戰略,試圖改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政治局面,世界治理格局出現了一系列重大挑戰。聯合國作為當今維護世界發展與和平的最高機構,幾十年來在曲折的道路上成長壯大,為人類的和平與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尤其在實現全球非殖民化、維護世界和平安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然而,20世紀末以來,由于各種因素的不斷干擾,聯合國地位受到嚴重挑戰,單邊主義在某些西方大國盛行。與此同時,WTO倡導的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多邊主義貿易也受到了嚴峻的挑戰,我們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也讓西方大國產生焦慮和不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單極“夢想”日漸遙遠,中國、俄羅斯、歐盟、印度等已成為重要的多極力量。席卷全球的科技“大變革”。科技創新既是百年變局的基本內容,也是推動百年變局的重要力量。21世紀以來,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也在深刻影響著未來新經濟的發展。歐盟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中國研發總投入資金和中國在世界級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數均超過了歐盟,中國每年授予的工程師學位以及工程領域的畢業生已經位居世界第一。我國近些年通過不斷加大研發資金投入,改善科技創新環境,在若干傳統技術領域以及若干新興前沿領域已經處在領跑位置,個別領域進入領跑階段。所以“世界未有之百年大變局”是科技創新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新時代,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表現搶眼,正全力向科技變革的第一方陣進發。宗教人口發展的“大變革”。人口是國家的關鍵性戰略能力,也是國家戰略能力的前提和基礎。據學者研究,如果以信仰基督教和信仰伊斯蘭教的人口比例來分析,基督教人口雖然仍占絕對地位,但實際人口比例呈現持續下降趨勢。以英國為例,這個“老牌帝國主義強國”、西方近現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到2050年基督教人口將不再占據多數。從全球來看,到本世紀末伊斯蘭教將成為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這種宗教信仰格局的變化,將對未來世界演變產生巨大影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廣大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而言,這個世界既充滿機遇,也存在挑戰。”百年變局本質是世界經濟秩序和治理體系的深刻調整,危與機同生并存。我們迎來了大變局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必然面臨不容忽視的挑戰和考驗。世界變局中蘊含著艱難挑戰。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世界發展的挑戰也與日俱增。發達國家與新興國家之間的競爭加劇,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以美國和西方為首的經濟體對中國發展實施全方位打壓的原因。與此同時,今年中國的GDP增長率預計將超過6%,而印度在經過幾年的高速增長后,今年則出現了下滑。世界貨幣基金組織已向印度提出警告,因為中國和印度兩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如果印度經濟出現斷崖式下滑,世界經濟增長將會面臨巨大挑戰和壓力。在這一背景下,中國的發展與崛起必將與發達國家產生全方位的競爭。世界變局中蘊含著中國機遇。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主動謀劃布局,應對全球變化,這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成為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特殊時期。今天在座的各位學者,你們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是一個大有作為的嶄新時代。面對復雜的形勢、嚴峻的挑戰,你們應當抓住機遇,推動百年變局向有利方向發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作出更大的貢獻。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因為我們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更為重要的是中華民族在歷史上曾經輝煌強盛,屹立于世界的核心地位。根據英國學者麥迪遜的計算,中國的GDP歷史上始終處在世界發展的前列。即便在鴉片戰爭爆發前的1820年,中國經濟總量依舊可以占到世界的30%左右。然而,1840年的一聲炮響,一個長期領先的經濟強國陡然變成工業落后的弱國,成為一個任由西方列強蹂躪擺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到1949年中國GDP占世界的份額不到5%。所以新中國的成立是近代數百年來中國一個偉大的里程碑,更是中華五千年歷史中一個偉大的里程碑。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帶領全國人民把一個極度貧弱的舊中國逐步建設成為富強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1978年改革開放前,中國經濟占世界的份額只有1.8%。經過四十年的發展,到2018年中國的經濟占世界的份額又恢復到16%以上。同時,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到2035年要初步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2050年要邁入世界現代化強國的前列,這是中國新的“兩步走”戰略的偉大目標。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業、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但是,即使今天中國的人均GDP已經接近一萬美元,我們仍然有50%多的人口生活在農村地區。按照城鎮常住人口比例計算,保守估計也還有近40%的人口生活在農村。即便是在城鎮常住人口中,也還有相當多的農村人口。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作為一所農業大學,我們必須肩負起在實現中國現代化過程中支撐和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偉大歷史使命。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按照黨中央的戰略部署,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2020年,決勝脫貧攻堅將進入攻克最后堡壘的關鍵征程,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這在世界歷史和中國社會發展史上都是一次極其重要的歷史變革。2020年是鄧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勝之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符合中國發展實際,也深得人民群眾的認同和支持。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這個宏偉目標,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基礎,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當今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實現讓14億人口達到小康全覆蓋,這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獨特歷史標志的一項重大成就,中國農業大學在這樣的偉大歷史中也必須要實現更大的擔當作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在實現中華民族現代化征程中,中國農大作為農業院校排頭兵,目前已經邁入世界一流農業大學行列,但我們依然需要擔負起重大的責任和使命。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作為京師大學堂八個分科大學之一的農科大學開始籌建,這是中國農業大學的最早源頭。京師大學堂改稱北京大學后的1914年,農科大學改組為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成為當時北京地區著名的國立八校之一。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當時的北平中央臨時政府決定把北大農學院、清華農學院和來自延安的華北大學農學院合并組建了北京農業大學,所以說我們是與共和國一同成長起來的具有紅色基因的學校。此后,中國農大不僅在傳承文明、弘揚學術方面成就斐然、影響深廣,哺育了一批優秀的愛國者、革命者,他們在愛國民主運動和革命事業中,堅持以國家利益為重,為民族昌盛而奮斗。同時,中國農大還造就了一大批教師、學者和專家,他們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為祖國文化教育和科學事業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新中國成立后,中國農業大學開啟了新中國農業高等教育先河,戴芳瀾、俞大紱、林傳光、沈其益、周明牂、陸近仁、李連捷、黃瑞綸、婁成后、熊大仕等一大批學術大師,帶領農大人積極投身于新中國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的偉大事業中。特別是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我們的農業科學已經邁入世界一流行列。在最新的世界大學相關排名中,中國農大的農業學科在U.S.NEWS中排到第2位。但是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已進入世界一流農業大學行列這一目標,這是因為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都會因社會轉型、經濟轉型、科技發展轉型而被賦予新的使命。2012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同志在視察中國農業大學時,給學校提出了中國特色、農業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目標。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就是要扎根中國大地辦世界一流大學,成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參與者、推動者、引領者,這是中國農大未來幾代人要持續奮斗的歷史性目標。未來十五年,中國農大將成為一所滿足廣大人民對更高質量教育要求的一流大學。按照新兩步走戰略,2035年我們將初步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中國將達到高收入國家的上等水平。如果按照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6%計算,2019年中國人均GDP將會達到一萬美元。再過兩三年,我們就很有可能跨過一萬兩千美元的“中等收入陷阱”,成為一個富強民主的社會主義強國。在這樣一個國家,人民對優質高等教育的需求會更加迫切。事實上,我們現在建設的大學還不能稱之為高含金量的世界一流大學。我認為判斷一所學校是否一流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是否愿意到這里來學習和工作。略顯遺憾的是,現在中國的家長每年要花大筆的錢把孩子送到美國或者英國留學深造,我們不能否認西方國家的教育優勢依然存在。所以,到2035年中國農業大學首先應該成為一所滿足人民對更高質量高等教育需求的一流大學,成為一所匯聚并培養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地優秀人才的一流大學。未來十五年,中國農大將成為一所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做出更加突出貢獻的一流大學。建設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首先應當為解決中國的發展問題做出標志性的貢獻。在完成堅持立德樹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務的基礎上,要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與學校歷史地位相匹配的貢獻。2035年,中國農大的優勢學科實力要更加突出,國際聲譽要大幅提升,要匯聚一批具有突出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學術團隊,要建成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要產生一批具有重大影響的標志成果。同時還要培育一大批新興學科,來有力支撐中國乃至世界農業發展和科技進步。未來十五年,中國農大將成為一所為世界農業發展貢獻中國智慧的世界一流大學。2035年,中國農大也要成為推動世界農業發展的佼佼者。二三十年前我們到海外訪問,康奈爾大學、瓦赫寧根大學、慕尼黑大學都在研究非洲、研究亞洲、研究中國的發展。當時我們還非常不解,現在我們深刻意識到,作為一個有世界擔當的國家,作為一所世界一流大學,必須要為解決世界農業發展、促進世界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人才是富國之本、興邦大計。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回顧新中國70年來中國農大師生強農興農的奮斗歷程,實踐充分證明:人才興則民族興,人才強則國家強,人才是學校發展的脊梁。所以我們從2017年開始,每年召開一次大禹青年論壇,向全世界敞開胸懷,吸引天下有識之士,為實現“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目標而不懈奮斗。誠摯邀請大家加入中國農大,這里是一片干事創業的沃土,這里是一番前所未有的廣闊天地。因為我們有歷史、有文化,有使命、有擔當。這種文化融于每一個農大人的血液里,這種擔當體現在每一個農大人的行動中。歷史的畫卷總是在砥礪前行中鋪展,精彩的華章總是在持續奮斗中書寫。最近我在新疆阿克蘇會見了學校2015年畢業的一名學生孫夢晨,作為家里的獨生女,她毅然決定大學畢業后到新疆工作。在四年的工作中,從村里干到鄉里,從基層一步步努力。她對我說:“感謝母校培養了我,是母校一直在我們身后提供強大的支撐和動力”。她為自己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青年學生,能夠為西部地區的發展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感到非常榮幸。這件事讓我感觸很深,我為中國農大培養出這樣有責任感、有擔當的學生感到自豪。70年來,我們培養了近十五萬優秀學子,他們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將滿懷忠誠傾注到實現偉大夢想的堅實步伐中。他們中有功績卓著的知名院士,有砥礪奮進的全國勞模,有潛心科研的科學家,有投身國家經濟發展的企業家,更有許多默默奉獻的普通勞動者。他們懷揣滿腔的愛國熱情和社會責任感,投身到祖國建設的滾滾浪潮中,將自己的青春投入到祖國發展的偉大革命征程中。一所大學之所以有這么多杰出校友,我認為是因為中國農大擁有獨特的大學文化。一所大學擁有不斷傳承的優秀文化,才能夠在社會進步中永處前列、永不衰敗。中國農業大學就是一所有著優秀文化的百年老校,這里有著百舸爭流、成就夢想的廣闊舞臺,蘊含著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的無限機遇,祝愿各位青年才俊的青春之花在中國農大絢麗綻放。最后再次感謝各位學者!今天我們相會在北京,齊聚在中國農大,暢想你們的未來,暢談我們的發展!讓我們攜起手來為實現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為把中國農業大學建設成為中國特色、農業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共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