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攻男主被c得合不拢_白白在线视频_黑人巨大进入白人美女视频_久久97久久97精品免视看_99久久精品国产片

中國健康農業倡導者

通知公告

當前位置:首頁 通知公告 >

科技部關于印發《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工作指引》的通知

中農博后    2018-9-15 9:37:38    作者:    瀏覽量:
Get the Flash Player to see this player.

國科發農〔2018〕15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技廳(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8〕4號)的要求,推進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科技部制定了《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工作指引》。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各地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科 技 部

2018年9月5日

 

 

 

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工作指引

 

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84號)的要求,推進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建設發展,搶占農業科技競爭的制高點,發揮科技創新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關鍵和引領性作用,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連片帶動鄉村振興,制定本指引。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服務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作為主攻方向,集聚各類要素資源,著力打造農業創新驅動發展的先行區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試驗區。

二、建設目標與基本定位

(一)建設目標。

2025年,在全國范圍內建設一批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打造現代農業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產業高地。探索農業創新驅動發展路徑,顯著提高示范區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綠色發展水平。依靠科技創新,著力解決制約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突出問題,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

(二)基本定位。

1.深化體制改革。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大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力度,打造農業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試驗田”,進一步整合科研力量,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著力激發農業科技創新活力。

2.聚焦“三農”發展。以提質增效為重點,著力解決關系國計民生的“三農”問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農業技術水平,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3.突出科技特色。以科技創新為引領,針對制約區域發展的突出問題,促進農業科技成果集成、轉化,加強科研創新,通過試驗示范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更好為農業農村發展服務,走質量興農之路。

4.打造創新高地。以國家戰略為指引,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保障建設質量,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培育農業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打造農業產業硅谷。

三、申報條件

(一)建設基礎。

示范區原則上應以地級市(地區、自治州、盟)或副省級城市人民政府為建設主體,在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復建設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以下統稱園區)基礎上申請建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園區要具有明確的四至范圍,建設用地必須經具有相應審批權限的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批準。在土地利用計劃中,優先安排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產業發展用地,明確“規劃建設用地”和“科研試驗、示范農業用地(不改變土地使用性質)”的具體面積和四至范圍(以界址點坐標控制)。按照相關要求編制示范區建設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并符合所在區域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土地集約化利用水平較高,符合“布局集中、產業集聚、用地集約”的總體要求。

(二)產業基礎。

示范區符合“一區一主題”“一區一主導產業”“一區一平臺”的功能定位要求,規劃布局科學合理,有明確的科技示范和產業聯動機制,擁有一定數量的農業高新技術企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和產城鎮村融合發展,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綠色發展水平較高,其中核心區以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為主,配套關聯產業為輔,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特色鮮明、規模較大、效益明顯。示范區對區域農業發展應有輻射帶動作用,有效促進農業高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有力帶動周邊農民增收致富。

(三)創新資源。

示范區應建有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并與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新農村發展研究院、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建設合作研發創新平臺,集聚人才、技術、資本、信息等創新要素。具有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的能力,具有較強的科技創新、成果孵化和創業服務功能,能夠為“星創天地”建設和科技特派員、留學歸國人員、大學生、返鄉農民工、鄉土人才等創新創業提供支撐。

(四)基礎設施。

核心區一般應完成“七通一平”建設,示范區內應具備供排水、電力、道路、通訊、熱力、燃氣等必要基礎設施。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發展循環生態農業,符合國家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和環境影響評價的總體要求,具有廢棄物循環利用、節能減排等設施,推進農業資源高效利用,打造水體潔凈、空氣清新、土壤安全的綠色環境,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有機統一。

(五)政策保障。

各級地方政府應結合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等,出臺相應的創新、產業化發展等系列政策,形成促進高新技術引進示范和產業化、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孵化的政策體系。鼓勵地方結合實際,加大對示范區建設和重大農業科技創新支持力度。創新示范區管理模式,探索整合集約、精簡高效的運行機制。示范區要發揮科技體制改革先行區作用,在落實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支持政策、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等現有政策的基礎上,推動中央各項改革部署在示范區內加速落實落地。

四、建設流程

(一)申報與批復。

1.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建設發展規劃、實施方案,在園區建設成效顯著、政策保障完善、符合示范區建設條件的基礎上,省(自治區、直轄市)科技主管部門向科技部提出建設意向。

2.科技部組織相關專家對提出建設意向的園區進行現場考察。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現場考察意見修改完善示范區建設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后,向國務院提出示范區建設申請。

3.科技部組織專家對國務院批轉的擬建示范區進行實地考察與論證,會同有關部門上報國務院審批。

(二)管理與評估。

1.經國務院批復建設的示范區,納入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范疇,由科技部委托專門管理機構進行管理。

2.建立示范區發展年度報告制度。各示范區每年年底前按要求編制年度工作報告,經所在省級科技主管部門審核后報送科技部。年度工作報告內容主要包括總體進展、效益情況、經驗與問題和下年度重點工作等。

3.建立示范區建設管理統計制度。科技部制定示范區統計指標和方法,開展年度統計,作為對示范區績效評估評價的重要依據。

4.建立示范區評估考核制度。科技部委托第三方評估機構對示范區進行評估,三年評估一次。定期開展建設發展情況監測,建立對建設質量不高的示范區建設主體約談機制,實行有進有退的動態管理。

 

附件:1. 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發展規劃編寫提綱

      2. 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編寫提綱


附件1

 

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發展規劃編寫提綱

 

一、戰略意義

二、現有基礎和發展環境

三、建設思路和目標定位

四、區域空間結構布局

五、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六、科技支撐能力建設

七、示范推廣輻射機制

八、保障措施

九、相關附件

 


附件2

 

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實施方案編寫提綱

 

一、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發展基礎和現狀

三、發展思路和目標

四、主導產業布局

五、科教資源集聚

六、區域示范帶動

七、組織保障

八、進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