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健康農業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應邀參加第十二屆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大會
第十二屆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大會近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健康農業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執行主席兼秘書長陳曉棟出席大會,并參加授牌儀式。
此次大會以“加強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促進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為主題,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至立,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王欽敏、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及來自全國產學研界第一線的千余名代表匯聚一堂,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總結產學研、政金介、商媒用協同創新經驗,希望以產學研合作為突破口,發揮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促進和引領民營經濟創新發展。
產學研合作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環節,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產、學、研、金”多方參與,共同推進。此次會議是繼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江蘇、深圳、云南、浙江、山東等省市成功主辦后的又一次科技創新的、跨界融合的協同創新盛會,由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主辦,得到了全國工商聯、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相關部門支持和指導。
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會長路甬祥院士指出,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創新工作和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以產學研合作助力民營經濟新發展。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聚焦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6個方面的政策舉措,為民營企業解難紓困,極大地鼓舞了廣大民營企業家的信心。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90%以上的企業數量。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我國促進自主創新和產學研協同創新,推動產業振興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的指示精神,研究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加強企業家和科學家的結合,引導民營科技企業通過科技創新、產學研結合為我國在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的創新做事實的措施。
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王欽敏在會議上發表講話時指出,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在路甬祥會長帶領的理事會領導下,積極搭建創新平臺,促進成果轉化,推動產業創新,助力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了重要貢獻,值此新一輪產業革命正驅動著生產方式變革、產業結構變革、產業競爭格局變革、商業模式變革、以及國際配置資源方式變革、經濟全球化的總趨勢正經受大沖擊和大調整及中華民族面臨偉大復興之際,中國產學研界要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認清發展和競爭態勢,積極推進科學技術發展的體制機制創新,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集聚創新優勢和資源,釋放創新活力和紅利,努力為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為形成以創新為引領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他呼吁中國產學研界,一是要堅定面向經濟社會主戰場,服務經濟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二要以需求導向、目標導向、市場導向,提升科技創新在核心技術重大突破中的關鍵作用,三是努力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產業生態,推動多元要素的融合創新,四是積極發揮產學研高端創新智庫在國家決策中的重要作用,切實做好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他呼吁全國科學家、企業家、金融家的攜手合作,共同為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大會上發表講話時指出,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健全需求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一體化創新機制,加大對中小企業創新支持力度,形成有效的創新激勵機制,這對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強調,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和協同創新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重大任務,產學研用各類主體之間有機的聯系、協助和互動,可以更加有效的促進創新要素的順暢流動、優化創新資源的配置、提升創新體系的整體效益。
王志剛指出,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鼓勵支持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始終是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內容。他表示,科技部將從以下五個方面著力解決民營科技企業家的問題,支持民營企業在新時代的創新發展:一是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為民營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的創新環境和市場環境,科技部在國家科技計劃規劃制定、實施方案論證、指南編制、政策調研中將充分聽取民營企業家的意見和建議,在出臺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政策措施過程中,充分考慮民營企業的實際需求;二是鼓勵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充分發揮民營企業機制體制靈活、市場敏感度高等特點,推動高校和科研院成果在民營企業轉移轉化,加快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精準化、普惠化的科技公共服務;三是支持民營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利用好各類政策工具,采取前期資金投入、后期補助等方式,對民營企業競爭前技術研發給予扶持,鼓勵有能力的民營企業探索前沿無人區,完善科技金融體系,強化對民營科技企業創新創業成長階段的資金支持,緩解高成長性企業可能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四是加大民營企業創新人才培養,暢通從高校、科研院所到民營高科技企業從事技術創新的人才流動機制,讓優秀科技人才在民營企業能夠留的住、用的好,研究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壯心人才培養的政策措施,鼓勵更多的科技人員帶著科技成果到市場上創業,培育更多新的技術集群和產業增長點。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代表全國工商聯,對大會的舉辦表示祝賀。李書福表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有利于科技成果與產業發展的無縫對接,有利于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也是創新的主體,是促進科研成果向市場加大轉化的直接的推動者,探索產學研的創新成果和創新發展,符合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這么一個大的趨勢,民營企業可以大有作為。
此次會議是一次共建服務平臺、共商創新大計、共享合作成果的產學研盛會,也是一年一度我國產學研界總結、表彰、學習、交流及融合發展的創新盛會。會議表彰了2018年在產學研合作、成果轉化、軍民融合、工匠精神等方面作出貢獻的先進單位和個人。會議支持構建了健康農業、網絡空間安全、能源應用、醫學影像AI、運動醫學、周圍血管診療、有色金屬等一批新的產學研創新戰略聯盟。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執行副會長、秘書長王建華表示,加強產學研合作是當今世界各國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選擇,面對世界格局巨變、外部環境惡化、風險挑戰加劇的態勢,把科技創新作為爭奪經濟科技制高點,是產學研合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民營企業是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國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80%以上都是民營科技企業,它們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主研發、自我完善,適應市場的決策機制,為我國的科技創新和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業內人士指出,本屆大會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匯聚產學研用各界資源和力量,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吹響了新時代協同創新的號角,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實現經濟更大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成立于2007年11月,是經國務院批準,在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華全國總工會、全國工商聯、國家開發銀行等相關部門和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央企、國企、民企等政產學研界共同參與創辦的全國性社會團體,是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跨學科,產學研、政金介、商媒用互動合作的資源整合型高層協同創新服務平臺,其宗旨是以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深化改革,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為目標,努力搭建產學研合作創新平臺,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提高自主創新和協同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為企業創新、區域創新、產業創新服務。現任會長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原院長、兩院院士路甬祥。在路甬祥會長的領導下,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的工作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關注和產學研界的認可,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不同的時期從不同的角度對促進會在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工作中所做出的努力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并提出新的要求和希望。
數據顯示,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自成立以來,經過10余年卓有成效的探索努力,已集聚了各類產、學、研創新主體20200多家,認定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120多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企業280多家,評出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共計3000余項。據不完全統計,作為創新主體的企業中,90%以上的民營企業都在通過產學研合作來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經濟效益。在2018年獲得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的項目中,98%以上都有民營企業的主導或參與,重要的科技成果都是由企業家、科學家聯合完成。這從一個側面表明,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我國自主創新和產學研協同創新的重要力量,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已經成為推動民營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促進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