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概況
北京中農博后農業科學研究院由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博士后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和專家教授組成科研創新團隊,以開放、合作、共建、共享的方式進行多學科、跨領域的農業科學研究、技術集成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和智力服務支持,積極推動“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協同創新,立足首都,面向全國,以創新模式和高水平的實用創新技術打造服務“三農”的智庫平臺。研究院為中國健康農業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常務副主席單位、秘書長單位,在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的指導下負責創新平臺的日常組織協調工作,并作為第一起草單位制定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發布的《健康食品管理規范》團體標準。研究院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指導下的中國聯合國采購促進會、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指導下的中國健康農業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共同發起成立“全球農產品交易中心”,研究院為該中心運營管理單位,致力于為聯合國采購商提供優質的中國農產品并參與全球農產品貿易。
研究院設立“鄉村振興研究發展、智慧農業工程、現代畜牧工程、設施園藝工程、都市農業、園林園藝、食品營養與安全、作物栽培與耕作、農業遙感與信息技術、生態環境保護、農業照明、功能農業”等12個專業委員會,研究服務領域包括“農業全產業鏈關鍵技術集成創新;功能農業技術研究應用;先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農業工程項目咨詢與規劃設計;農業品牌發展規劃與建設”等。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博士生導師、二級教授、區域農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農業農村部農作制度重點實驗室主任陳阜擔任專家委員會主任。
研究院主要負責人主持或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完成國家及地方科研項目、規劃設計、可行性研究、發展戰略研究100余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軟件著作權30多項。近年主持或參與的項目主要有:“中國科協功能性食品深加工研發及普及推廣、科技部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年度發展研究報告、多重生物鏈硒轉化技術研究應用、基于物聯網的設施農業智能監控與精準生產管理技術應用研究、綠色高效激光補光栽培技術研究應用、海南三亞國際玉米研究中心建設項目可研報告、三亞中國農業大學研究院服務海南農業產業發展規劃、三亞農耕文化博物館規劃方案、海口綠楓熱帶高效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基地總體規劃、新疆兵團石河子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總體規劃、四川遂寧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總體規劃、成都智慧植物工廠詳細規劃、仁壽900萬羽蛋雞肉雞富硒循環健康農業科創園建設項目可研報告及詳細規劃設計、浙江蓮都國家農業公園總體規劃、浙江岱山海島健康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吉林長春百萬頭肉牛產業發展總體規劃、長春綠色循環畜牧產業示范園項目可研報告及規劃設計、長春市農牧加工產業示范園區建設項目可研報告、長春城開興業田園綜合體暨東北亞都市農業產業園規劃設計、長春富硒鮮食玉米種植加工產業化示范工程項目可研報告及規劃設計、長春東北亞千畝溫室大棚建設項目可研報告及規劃設計、山西絳縣鄉村振興“十四五”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山西省大同市有機旱作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大同市桑干河流域10萬畝有機旱作農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總體規劃、大同市黃芪產業發展戰略規劃、山西靈丘鄉村振興總體規劃、山西渾源美麗鄉村綜合體總體規劃、山西陽高國家一二三產融合示范園總體規劃、山西渾源恒宗黃芪現代農業產業園可研報告及修建性詳細規劃、山西陽泉理家莊智谷健康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貴州西秀國家農業公園總體規劃、西秀國家現代高效蔬菜產業示范園區總體規劃、西秀現代生態茶產業示范園區修建性詳細規劃、貴州都勻生態觀光農業園區總體規劃、貴陽小山村田園綜合體富硒生態循環產業園修建性詳細規劃、河北博浩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總體規劃、河北蔚縣富硒循環農業示范基地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及施工圖設計、河北蔚縣富硒農業科技園區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及施工圖設計、河北平泉歐李產業化科技示范基地詳細規劃、河北孟村省級現代生態農業園區總體規劃、河北孟村省級肉雞養殖加工循環經濟園區總體規劃、河北魏縣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河北冬奧涿鹿·生態葡萄酒莊田園綜合體總體規劃、河北懷來現代生態農業科技園總體規劃、河北邯鄲富硒循環健康農業產業示范園區總體規劃、北京二商富硒農業科技園區項目可研報告、北京青羊屯有機富硒循環生態科技示范基地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及施工圖設計、甘肅蘭州新區現代農業示范園建設項目可研報告、云南千年茶韻·景邁人家田園綜合體總體規劃、重慶巫溪農業科技園區總體規劃、寧夏銀川興慶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區總體規劃、江蘇丹陽現代農業發展戰略研究、內蒙察爾湖田園綜合體總體規劃、內蒙紅山現代生態農業園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內蒙鄂爾多斯烏蘭現代農牧科創園可研報告與詳細規劃及施工圖設計、鄂爾多斯烏蘭農畜產品加工產業園可研報告與詳細規劃及施工圖設計、遼寧營口田園綜合體和工業廢棄土地復墾項目可研報告及施工圖設計、山東臨邑智農綠谷·蔬香番巷田園綜合體總體規劃、山東膠州·半島田園綜合體總體規劃及可研報告、山東洋河數字農業示范區項目可研報告、山東梁山果色天香田園綜合體總體規劃與可研報告、山東威海濱海綠洲健康農業科技園區總體規劃、山東省澎湖公益學研教育產業園總體規劃、湖北黃岡葉路天香田園綜合體修建性詳細規劃、廣東龍門藍田田園綜合體總體規劃、安徽肥東金禾天潤智慧農業產業園詳細規劃及施工圖設計、江蘇高郵富硒循環現代農業產業園詳細規劃及施工圖設計”等。
研究院科研團隊采用激光(LD)合成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光譜技術,發明創制出一種精準高效、低耗智能的新型激光植物生長裝置,發射的激光波長及配比設置科學,激光光質、光強和照射時間可智能控制,彌補了由于季節天氣變化、霧霾、光伏組件遮擋等原因對作物造成的弱光逆境影響,以滿足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長階段對光質、光照強度和光照時間的需求,可用于各類溫室(包括光伏溫室)及大田的作物補光栽培,提高作物的產量、品質和效益,有效推動綠色高效生態農業健康持續發展,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實用價值和社會價值?!凹す庵参锷L補光裝置的研究與應用”項目成果經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科技成果評價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研究院依托“生物質絡合有機硒的制備方法及其生產設備”“生物質絡合有機硒的制備設備”等創新專利技術和跨學科、跨領域的專家團隊,著力構建“研發生物富硒飼料-養殖鍵康富硒畜禽-生產富硒土壤調理劑及有機肥–培養健康富硒土壤-種植健康富硒作物–加工富硒健康食品”的養殖業、種植業、加工業的富硒循環農業綠色生產技術體系,發展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富硒功能農業,實現畜禽糞便和農林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推動生態高值健康農業的發展,有效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綠色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助力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健康中國戰略的落地實施,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和健康水平。